企業在通過專利文獻的檢索以及專利分析的基礎上選定研發目標和突破路徑后,研發團隊的創新思路將會決定技術研發的進度和成敗。 (一)技術研發的“高起點”策略。
面對新技術、新發明不斷涌現的知識社會,企業要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占領市場和技術優勢,就必須按獨特的創新思路去開發技術和產品。一是要走出仿制他人技術的思維方式,充分剖析,吃透現有技術的缺陷,避開現有技術的研究思路,提出全新的技術方案;二是要提高技術的起點,走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之路,要利用已有的技術優勢,針對重大技術,加速創新技術開發形成自主的知識產權,逐步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專利產品。
(二)技術研發的“小而新”策略。
專利技術研發中的創新是企業經濟持續增長的不竭源泉已成為共識,但對于如何創新。其著力點又在何處,是因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定的,不能一說到技術創新就認為只能是高科技,甚至將技術創新與高新技術、尖端技術劃等號,從而陷入創新只有求“高”、求“尖端”唯是的誤區。重大發明創造、重大技術革新是創新,小發明、小創造、小改小革同樣也是革新,創新存在于每一個細節之中,關鍵是企業如何去發現這種細節,如何去發現現實的和潛在的市場需求,日本松下公司總裁松下幸之助成功后,有人問他早年成功奧妙,他伸出一根手指,再伸出兩根手指,后伸出三根手指,其意是說將單頭插座改為雙頭插座,再改為三頭插座便是成功的奧妙。這一奧妙說透了一點也不深奧,但這一小改革成就了后來的知名企業,松下幸之助的成功之道,值得我們思索。 (三)技術研發中的“反向工程”策略。
反向工程是指通過對從公開渠道取得的產品進行拆卸、測繪、分析等技術手段而獲得該產品的有關技術信息的方法。反向工程破解的是他人的技術秘密和技術訣竅,而不是專利。
反向工程的實施過程中,企業技術能力是其成功的核心和關鍵。反向工程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沒有相應技術能力的企業是難以實施反向工程的,比如技術感知能力,對于有價值的商業信息和技術成果能夠迅速識別,抓住反向工程的啟動時機;技術分析能力,能夠打開技術黑箱,破譯技術秘密和技術訣竅;技術還原能力,將已經破譯的技術點、知識點重新還原成為產品生產的技術組合;吸收與應用能力,學習外部的技術知識并將其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基礎和技術力量,并在實踐中進行應用等。因此,反向工程是企業獲取、吸收新知識和先進技術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企業不斷提高技術研發的起點和水平、開發出新產品的過程。 (四)技術研發申的“逆向思維”開發策略。
“逆向思維”開發策略又稱反向式新產品開發,就是運用逆向思維,不循常規,反其道而行之來開發新產品。逆向思維改變了人們的固定的常規的思維模式和軌跡,可以提供全新的思維方式和切入點,從而發現正向思維所看不到的事物,在采用逆向思維時往往需要與順向思維交替進行,在交替使用這兩種思維方法時,不斷變化解決問題的重點途徑,這就要求人們靈活地變通地思考并尋求自己恰當的方法。 (五)技術研發申的“類比式”開發策略。
類比式開發策略是指將某一領域的原理、方法、技術或構思移植到另一領域從而形成新事物的方法,企業采用該策略開發新產品時,需要運用類比思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由已有的技術、工藝、原材料產品去類推另外的新產品,一是原理類推。即把思維原理等類推到新的領域。比如把社會化大生產原理運用于改造傳統零售業,就創造了連鎖經營的形式等。二是技術工藝類推。比如日本日清食品公司首先發明了方便面,根據此技術工藝,許多企業開發出了方便米飯、方便米粉等。三是原材料類推。比如礦泉水問世后,許多企業又開發出了純凈水、太空水、綠茶飲料等。 綜上所述,可供企業選擇的技術開發策略很多,每種策略都有其優缺點和適用范圍,對于企業來講,無論選擇哪種策略,都要根據顧客的需要、企業的資源以及市場環境等條件來考慮。 |